在全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全力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大背景下,钢铁行业因其高能耗、高排放的特性,成为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领域。2025 年,钢铁行业在碳排放控制方面既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也面临诸多严峻挑战。深入剖析这一年钢铁行业的碳排放态势,对于推动该行业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钢铁行业一直是我国碳排放的重点领域,其碳排放总量在全国碳排放总量中占比约 15%,在制造业中居于前列。长期以来,我国凭借庞大的钢铁产量在世界钢铁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尽管近年来在节能降耗层面取得一定成果,例如 2020 年重点钢铁企业的吨钢综合能耗相较于 2015 年下降了 4.9%,降至 545.27kgce/t ,但我国钢铁生产目前仍主要依赖高炉 - 转炉长流程生产工艺。这种工艺对铁矿石、煤炭和焦炭等资源的依存度极高,资源能源消耗量大,给碳排放控制工作带来巨大阻碍。以包钢为例,通过对其高炉炼铁阶段基于生命周期评价(LCA)的碳排放数据进行分析可知,2008 年包钢高炉炼铁阶段的 CO₂排放量总计达 3482.008 万吨,吨钢 CO₂排放量为 2.579 吨;到了 2021 年,CO₂排放量合计增长至 3898 万吨,不过吨钢 CO₂排放量却降至 2.371 吨。这一数据变化表明,虽然包钢的 CO₂总排放量有所上升,但其在低碳转型进程中,通过提升生产效率等手段,使得单位产量的碳排放有所降低。从排放源来看,2021 年化石燃料的 CO₂排放量相比 2008 年略有增加,而熔剂使用方面的排放量则呈现减少趋势,这反映出包钢在熔剂技术改进和使用效率提升上取得一定成效。在间接排放方面,2021 年因外部能源输入增加,化石燃料的间接排放量显著高于 2008 年;但在原料使用方面,2021 年的间接排放量远低于 2008 年,显示出包钢在原料优化及使用效率提升上成果显著。
为有效推动钢铁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国家和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2024 - 2025 年,钢铁行业被明确纳入节能降碳的重点行动范畴。国务院发布的《2024 - 2025 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提出一系列具体且严格的目标:到 2025 年底,全国范围内 80% 以上的钢铁产能需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电炉钢产量占粗钢总产量的比例要力争提升至 15%,废钢利用量需达到 3 亿吨;钢铁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要达到 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必须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与 2023 年相比,吨钢综合能耗要降低 2% 左右,余热余压余能自发电率要提高 3 个百分点以上 。在这两年期间,钢铁行业通过节能降碳改造,需形成约 2000 万吨标准煤的节能量,实现约 5300 万吨二氧化碳的减排量。2025 年 7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的《钢铁企业碳排放核查技术规范》,作为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的行业标准,对钢铁企业碳排放核查的核查程序、核查要点以及核查报告等方面进行详细且明确的规定。该规范的实施,为准确核查钢铁企业的碳排放量及相关数据提供坚实可靠的依据和标准,有助于提升碳排放数据的准确性和透明度,从而更好地推动钢铁行业的碳排放管理工作。此外,随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逐步扩容,钢铁行业被纳入其中的进程正稳步推进。依据生态环境部的相关要求,2024 年度作为钢铁等行业的首个管控年度,相关企业需在 2025 年底前完成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首次履约工作。截至目前,已有 500 余家钢企被公布纳入全国碳市场。在首个履约周期内,鉴于钢铁行业生产工序繁杂、涉碳排放参数众多且不同企业碳排放管理能力存在差异的现状,采取稳健起步的策略。以企业经核实的实际碳排放量为基准实施配额等量分配,暂不设置配额盈余或缺口调节机制,旨在为行业适应碳市场规则提供缓冲期。从 2025 年度和 2026 年度开始,钢铁行业将采用碳排放强度控制的思路来实施配额分配,以此激励先进企业、鞭策落后企业,促使企业所获得的配额数量与产能产出紧密挂钩,并合理确定配额盈缺率,确保行业整体配额基本保持盈亏平衡。
在建筑行业中,镀锌钢凭借诸多显著优势,逐渐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 “全能型材料”,这在一定程度上对钢铁行业的碳排放产生积极影响。
镀锌处理能够在钢材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锌铁合金层,这一防护层能够高效隔绝氧气、水分以及各类腐蚀性介质,如酸雨、盐碱等。无论是在潮湿的南方地区、沿海的高盐雾环境,还是工业污染较为严重的区域,镀锌钢都能展现出卓越的耐腐蚀性能。相关数据显示,热镀锌涂层在郊区环境下能够持续发挥防护作用长达 50 年以上,即便在市区或近海区域,其防腐效果也能维持 20 年以上。这种超长的使用寿命,使得建筑结构中使用的镀锌钢材无需频繁更换。相比普通钢材,减少了因钢材腐蚀损坏而需要进行的二次生产、运输和安装过程,从而大幅降低了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
镀锌钢格栅、C 型钢等通过冷弯或辊压成型工艺制成,具有优良的截面性能和强大的抗压强度,能够承受较大的载荷且不易变形。在钢结构建筑中,镀锌钢被广泛应用于檩条、墙梁、屋架等关键部位。与传统热轧钢材相比,使用镀锌钢可实现约 30% 的材料节约,并能有效减轻建筑自重。建筑自重的降低,意味着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运输材料所需的能源消耗减少,同时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供暖、制冷等能源需求也相应降低。从全生命周期来看,这一系列连锁反应间接减少了钢铁行业因额外生产钢材以及建筑运行阶段能源消耗所产生的碳排放。
镀锌钢格板表面经过特殊处理,如设置防滑纹、凸起结构等,显著提高了其摩擦系数,尤其适用于楼梯、平台等容易发生滑倒事故的区域。在油脂或潮湿等恶劣环境中,这种出色的防滑效果能够大幅降低滑倒事故的发生风险,切实满足工业安全标准。减少事故的发生,也就避免了因事故导致的建筑设施损坏、人员伤亡以及相关的修复、重建等活动所带来的潜在碳排放。虽然这一影响并非直接体现在钢铁生产环节,但从社会整体资源消耗和碳排放的角度来看,具有重要的间接减排意义。
热浸镀锌工艺在成本方面相较于涂料涂层具有明显优势,并且一次镀锌后,在很长时间内无需进行额外的维护工作,这使得其全生命周期成本更低。同时,镀锌层与钢材之间通过冶金结合,即便局部出现破损,也能够通过电化学保护机制延缓腐蚀的进一步扩展。此外,锌层可回收再利用的特性,完全符合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这种经济性和环保性的双重优势,鼓励建筑行业更多地采用镀锌钢产品,促进了资源的高效利用。一方面减少了因频繁维护和更换材料所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碳排放;另一方面,锌层的回收再利用降低了对新锌资源的需求,间接减少了锌冶炼等相关产业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镀锌钢构件,如格栅、C 型钢等,采用模块化设计,支持灵活拼接,在施工现场能够大幅减少焊接作业量,从而有效缩短施工工期。此外,配套的多种标准配件,如螺栓、卡扣等,便于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组合,能够很好地适应复杂结构的建筑需求。施工工期的缩短,意味着施工现场的能源消耗,如电力、燃油等的使用量减少,同时也减少了施工设备运行过程中的碳排放。这在建筑行业中,尤其是大型建筑项目中,对于降低整体能耗和碳排放具有积极作用。
尽管钢铁行业在低碳转型方面已经取得一定进展,且镀锌钢等产品在应用中也为减排做出贡献,但当前行业仍面临诸多严峻挑战。
钢铁行业长期依赖煤炭等高碳能源,要实现向煤气、天然气、氢气等清洁能源的转变,面临着基础设施改造、能源供应稳定性以及成本过高等问题。例如,氢气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清洁能源,其制取、储存和运输技术目前仍不够成熟,成本居高不下,这使得钢铁企业在大规模应用氢能源时面临重重困难。应对策略: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清洁能源技术研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一方面,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联合攻关,突破氢气等清洁能源在制取、储存和运输方面的技术瓶颈,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加快建设相关的能源输送管网和储存设施,确保清洁能源能够稳定供应到钢铁企业。
低碳冶金技术、碳捕集利用技术等虽然是钢铁行业实现深度减排的关键,但这些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对于一些中小型钢铁企业而言,难以承担如此高昂的技术创新成本。应对策略:政府可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提供税收优惠、实施绿色金融政策等方式,加大对钢铁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支持力度。同时,鼓励企业之间开展技术合作与共享,通过联合研发降低成本。此外,行业协会应发挥积极作用,组织开展技术交流活动,促进先进技术在行业内的推广应用。
部分地区仍存在落后产能,这些产能不仅能耗高、排放大,而且生产效率低下。同时,电炉钢等低碳生产工艺的占比相对较低,难以满足行业低碳发展的需求。应对策略:严格落实钢铁产能置换政策,严禁以各种名义新增钢铁产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大对电炉钢等短流程工艺的扶持力度,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建设电炉炼钢项目,提高电炉钢产量在粗钢总产量中的比例。
准确的碳排放数据是进行碳排放管理和交易的基础,但目前钢铁行业在碳排放数据监测、核算和报告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应对策略:加强钢铁企业碳排放数据管理体系建设,完善数据监测设备和技术手段,确保数据能够实时、准确地采集。制定统一、规范的数据核算和报告标准,加强对企业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数据管理能力。同时,强化对碳排放数据的监督执法,对数据造假等行为进行严厉惩处。
展望未来,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度持续提升以及环保政策的不断趋严,钢铁行业的低碳转型将成为必然趋势。在 2025 年及以后,钢铁企业需要积极主动地适应这一变革,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步伐。通过持续优化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比例;大力推广先进的低碳冶金技术和碳捕集利用技术,从源头减少碳排放;进一步优化产能结构,提高电炉钢等低碳生产工艺的比重;加强碳排放数据管理,提升数据质量,为碳排放管理和交易提供可靠依据。同时,像镀锌钢在建筑行业的广泛应用这样的案例,为钢铁行业的低碳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通过开发和推广具有高性能、长寿命、节能环保等特性的钢铁产品,不仅能够满足下游行业对钢铁材料的需求,还能在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内实现碳排放的降低。总之,钢铁行业在 2025 年正站在低碳转型的关键节点上,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也蕴含着无限机遇。只有通过行业内外的共同努力,采取切实有效的应对策略,钢铁行业才能在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积极贡献。
服务热线
0315-8601111
邮箱:sale@tsrongfeng.com
地址: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经济开发区腾飞路